网上办公平台
会员名录
监督互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成立时间:1991年1月

请珍视我们的成语文化

  近期,就读于南京大学的一位女大学生,制作的名为“节操词典”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在这个“节操词典”里,有对一些现有成语或词语的新解,也有作者原创并赋予释义的一些新词。

    比如,“以貌取人”本意是根据外貌来判断别人的品质和才能,而在“节操词典”里,这个成语却变成了“以貌娶人”,形容以外貌为择偶标准的人。此外,还有什么“优剩劣太:优秀的女生被剩下了,普通的女生成了别人的太太”;“重口难调:一个人口味太重,无法跟小伙伴们交流”;将“路见不平”曲解为“走在路上,从一群平胸妹子中发现一个胸部丰满的妹子”。更有甚者出现了“奇尺大乳”“抗拒从阉”“有求必硬”“坐想骑成”等词语。

    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个“节操词典”?制作者说,她是一名90后,平时喜欢看一些恶搞和娱乐的段子,自己创作的词典,主要受众还是80后和90后,而她认为这也是她们这一代人新的生活态度,“如果这本恶搞的词典能让大家得到娱乐,让大家一笑,释放生活的压力,这样就够了,希望不要太追究深意”。

    对于“节操词典”创作出来的这些歪解释义,尽管原作者表示是利用自己的创意,对一些成语或流行词语,重新解读,纳入了时尚流行的因素,增加了一些恶搞、趣味和娱乐,并不希望对这些成语和流行词语的新解进行过度解读,但这还是引发很多的严肃批评,“节操词典”里对一些词语尤其是我们的成语的歪解释义,格调不高,这是对汉语的污染,玷污了传统的成语文化,既谈不上语言美的“节操”,更失去了词语所应遵循的文化伦理。

    社会上任何一种语言现象,作为文化的流行语也好,作为网络流行语也好,或者这类的“节操词典”也好,其实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节操词典”的流行,其实折射的正是当下盛行文化上“恶搞”这样的泛娱乐化的特点。“恶搞”这种娱乐文化,不只是对待词语上,就是对待文化,乃至对待在人们观念里曾是神圣的东西时,运用的常常是娱乐化的、恶搞、解构乃至“颠覆性”的思维标准和判断方式,以感官娱乐为主,缺乏内涵和意义。比如“节操词典”中被《咬文嚼字》主编所批的那些格调不高的词语等。一种语言往往反映着我们精神生活的一些特征,表达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的认知标准和态度。“节操词典”中那些格调不高的词语,失去了沟通心灵的作用,不宜使用和传播。所以,这些“节操词典”中的词语,内涵的贫乏、无意义性和无关心灵性,决定了它仅仅是一种语词上的肤浅的娱乐狂欢。

    不禁想到近期央视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该节目播出后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让观众激起对祖国成语文化的敬畏和热爱,但节目组总导演却看到社会中汉语文化尤其是成语文化被漠视的现状,由此反思认为,我们祖国的成语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人“对不起”成语。


    成语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语言文化资源,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成语的总量已经超过两万个,生活中被我们常用的成语大概也有一两千个。我们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境遇、事件,也会体验到各种心境、情感,会面对各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的这些经历和感受都能够在成语中找到细致对应,并通过成语完成微妙而生动的表达。但是,成语的运用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却是被忽视的。“成语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表意工具,也能开启一扇大门。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真的是对不起成语。”这个“节操词典”恶搞成语文化,不就是这样“对不起成语”吗?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汉语是我们的根。对待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成语文化,我们需要一种严谨、珍视、尊重的态度。”

网站首页    东方文化研究    成语典故    请珍视我们的成语文化

本网推荐

时政要闻

最新资讯

通知公告

2023-08-29
2023-03-16
创建时间:2015-07-22 10:20